灵鑫雕塑
咨询热线18632112362
当前位置: 灵鑫雕塑> 人物> 古代人物>

孟子古代人物景观铜雕

孟子古代人物景观铜雕

发布于 查阅162次  
  • 孟子古代人物景观铜雕(1)

孟子根据战国时期的经验,总结各国治乱兴亡的规律,提出了一个富有民主性精华的著名命题:"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认为如何对待人民这一问题,对于国家的治乱兴亡,具有极端的重要性。孟子十分重视民心的向背,通过大量历史事例反复阐述这是关乎得天下与失天下的关键问题。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意思是说,人民放在第一位,国家其次,君在最后。孟子认为君主应以爱护人民为先,为政者要保障人民权利。孟子赞同若君主无道,人民有权推翻政权。

孟子提出了争取民心、尊贤任能的主张。在天下纷争,干戈扰攘、诸侯改立的时代,民心的向背,已成为国家兴亡的一条重要历史经验教训了。孟子看到了这一点,他说:"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离娄》上)为了得天下,必须得民、得民心,而民心之所向,在于他们的愿望、需求能够得到实现。孟子认为,只有实行仁政、摒除霸道,才能做到这一点。齐桓晋文兴霸业,虽曾一匡天下,但为时不久也衰落下去。所以,他说:"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梁惠王上》)要保民,就要使他们的生活得到安定,生存不受到威胁,人民就会像流水一样归向"圣王"。

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德治思想,发展为仁政学说,成为其政治思想的核心。孟子的政治论,是以仁政为内容的王道,其本质是为封建统治阶级服务的。他把"亲亲""长长"的原则运用于政治,以缓和阶级矛盾,维护封建统治阶级的长远利益。

城市铜雕望文生义便是城市中的铜雕。铜雕是一个城市的灵魂,是一个城市的必需品,铜雕代表了一个城市的文明素质,铜雕对城市具有重要的意义,它是城市亮丽的风景线,能够城市铜雕望文生义便是城市中的铜雕。铜雕是一个城市的灵魂,是一个城市的必需品,铜雕代表了一个城市的文明素质,铜雕对城市具有重要的意义,它是城市亮丽的风景线,能够观光旅游,更能够带来经济效益,城市铜雕是人们智慧的闪现,也是一种特别的表现形式。城市铜雕是城市建筑的重要一环,是城市环境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扫码快速获取报价 电话微信同号
18632112362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