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鑫雕塑
咨询热线18632112362
当前位置: 灵鑫雕塑> 人物> 古代人物>

孔子校园名人景观铜雕

孔子校园名人景观铜雕

发布于 查阅189次  
  • 孔子校园名人景观铜雕(1)

孔子把“义”摆在首要地位。他说:“见利思义”。要求人们在物质利益的面前,首先应该考虑怎样符合“义”。他认为“义然后取”,即只有符合“义”,然后才能获取。孔子甚至在《论语·子罕》中主张“罕言利”,即要少说“利”,但并非不要“利”。《左传·成公二年》记载,干不符合道义的事而获得富贵,就如同浮云一样,不屑于用不义的手段取得富贵。孔子还认为,对待“义”与“利”的态度,可以区别“君子”与“小人”。有道德的“君子”,容易懂得“义”的重要性,而缺乏道德修养的“小人”,则只知道“利”而不知道“义”。这就是孔子在《论语·里仁》中说的“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有人认为孔子既然重“义”,则势必轻视体力劳动。这种观点是错误的。《论语》中记载他对想学农的弟子樊迟十分不满,骂他是“小人”,这是因为孔子认为人要有更大的理想和追求,要承担的是更大的责任。他要让他的学生成为价值的承担者而不是一个农民。

由于孔子保守的政治态度,因此对待经济制度的改革也反映了保守的思想。比如鲁宣公十五年(公元前594年)实行“初税亩”,从法律上承认私田的合法地位,是春秋时代的重大经济改革;但是据《左传》说,孔子修《春秋》时记载“初税亩”,目的是批评其"非礼也"。而民众不富足,国君没有富足的。在《论语·尧曰》中还记载,孔子主张“因民之利而利之”,即对民众有利的事情才去做。另一方面,他又主张赋税要轻一些,徭役的摊派不要耽误农时。《论语·述而》记载,孔子还对当时的为政者进行说教,要求为政者不要过于奢侈,要注意节俭。他说:“奢则不逊,俭则固。与其不逊也,宁固。”同时,还主张“节用而爱人”。这里面包含了把孔子“仁”的思想运用于经济领域。

铜雕文化贯穿于我国整个文明史而形成自具特色、丰富多彩的铜文化。铜雕文化概况铜雕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几乎贯穿整个人类文明史。金属的使用,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铜雕文化贯穿于我国整个文明史而形成自具特色、丰富多彩的铜文化。铜文化自它一产生就与中国文化的发展同步,在每个发展时期又铸铭着时代的印记。铜文化与其它文化相互渗透、相互作用、同步发展,形成了中国民族的传统文化。铜雕文化和中国铜文化的起源、发展有着密切联系。从历代出土的铜文物就可以看出,每一件作品都铭刻着古人精湛的铜雕技艺。

铜雕艺术是一种精神,是一种境界人们向往的境界,更是大多数人的追求。我们对外部大大小小的行为追求完的同时,应始终保持我们内在的精神优雅和精准有序。真正的艺术,公园铜雕是来自内心智慧的艺术。

扫码快速获取报价 电话微信同号
18632112362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