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拯抽象人物铜雕
包拯在经"庆历新政"之后,也提过一些改革建议。如主张严格选拔官员,裁汰冗杂,对年满70岁者应强令致仕,以解决冗官问题。他还主张停止招募士兵,拣斥老弱,以解决冗兵问题,同时应选练精兵强将,训练义勇,以充实边备,防御契丹。他向仁宗建议:"不必分文武之异,限高卑之差,在其人如何耳。必当考以应敌制胜之略,询以安边御众之宜",然后"擢而用之"。他向仁宗条陈《七事》,建言应当"明听纳,辨朋党,惜人才,不主先入之说",又奏请"去刻薄,抑侥幸,正刑明禁,戒兴作,禁妖妄",因其所言恳切,且合情合理,切中时弊,故多为朝廷所采纳。包拯还特意奏上《进魏郑公三疏札子》,希望仁宗能以唐太宗善纳魏徵之谏的故事为龟鉴。
任地方官时,包拯也善于体察民情,兴利除弊,因而颇有政绩。任京东转运使时,他曾巡察各地访问贫困冶铁户,并据实情申报转运司,豁免了这些户所欠的官铁,同时又鼓励有能力者开炉冶铁,发展生产。
权知开封府时,包拯疏浚惠民河。惠民河也称蔡河,原自东京至通许(今属河南),直达淮河。后为了水运之便,又自新郑引闵水汇入,使之流量大增。时惠民河常涨水为患,大水时"门关折,坏官私庐舍数万区,城中系栰渡人"。包拯查知河水泛滥的原因乃"中官世族筑园榭,侵惠民河,以故河塞不通",遂毅然下令,将所有跨河修建的楼台、花园、水榭全部拆毁,使河水得以畅通。有些权贵持伪增步数的地券与包拯相争,包拯皆通过实地测量、验证,揭示其伪,并上朝劾奏,要求严惩。
城市中总有标志性的城市铜雕,那这些城市铜雕装饰着我们的生活,美化着城市环境,城市铜雕是艺术表现,更是精神诉求。在自然环境日益恶化的今天,城市越来越重视人工环境的建设和开发,环境建设与开发的优劣,其艺术性是评价的一个重要指标,而城市铜雕则是评价指标的一个部分,铜雕与建筑同为人工材料筑成,但铜雕能够弱化现代材料的冷漠感。从纯艺术中提炼出来的城市铜雕,在城市环境艺术中,成为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现代铜雕作品要想不断的发展、进步,就要在吸取传统铜雕艺术优秀文化底蕴与制作方法的基础上,根据当今社会的实际需求进行大胆创新,尤其是在产品的设计上不仅要符合人们的审美观,还要能够充分展现自己的独特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