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文学家鲁迅人物铜雕
鲁迅运用西方的文学观念研究中国古典小说撰写了《中国小说史略》,其不仅结束了“中国之小说自来无史”的时代,也创造了文学史著作的典型范例,“为后学开示无数法门”,郭沫若将其与王国维的《宋元戏曲史》并称为为中国近代学术史上的双璧。另一方面他整理校对勘正了《古小说钩沉》《嵇康集》《汉画像集》《会稽郡故书杂集》等数十部古籍,为后世的古典文学研究留下了一笔巨大财富。
鲁迅堪称现代中国的民族魂,他的精神深刻影响着他的读者、研究者,以至一代又一代的中国现代作家、现代知识分子。鲁迅同时又是20世纪世界文化巨人之一。他创造了“内外两面,都和世界的时代思潮合流,而又并未梏亡中国的民族性”,并具有独特的个人风格的“现今想要参与世界上的事业的中国人”的文学。他与同时期的世界杰出的思想家和文学家一样,在关注本民族的同时,也在关注着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并做出了自己的独特贡献。
鲁迅一生追求民主,早在新文学运动伊始时期便向封建旧文化宣战,不断与压迫民众的旧思想旧文化斗争。“女师大学潮”发生后与迫害学生的军阀进行论争,鲁迅不畏强暴执笔对战,显示出一个正直文人的气概。尔后国民党统治之下又大胆披露其黑暗统治。三十年代又与共产党内左倾的错误文艺路线进行斗争,其后与党领导下的文艺工作者合作成立了无产阶级文艺思想领导的左翼作家联盟,鲁迅作为左联的盟主,领导左联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文艺妄图绞杀无产阶级文艺的阴谋。
人们对城市景观,环境艺术的认识和要求逐渐提高,也正因为如此,我们才能在城市街头看到一些民俗铜雕小品,栩栩如生的形象表现出中国传统民俗,看上去很是有趣,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的发展,铜雕的出现使得街头看上去更加有生活气息,充实了街头文化。 铜雕艺术是依附于特定环境之中,铜雕是建筑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同时,没有建筑的存在,铜雕变得孤立空虚,认识到本民族文化的优越性,在根基的基础之上进行深化挖掘,采取古法新意或者古意新法的实施原则,这样对整个建筑的审美,文化内涵,形式语言,整体风格有着重要意义。 现代人物是大型人物铜雕中的一种表现形式,现代中把名人及有代表意义的人物以铜雕的手法表现出来,一方面有教育意义,一方面也是现代人物铜雕艺术的价值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