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物孔子标志铜雕
历代帝王之祀孔子者,自汉高祖始。《汉书·高帝纪》:“过鲁,以太牢祠孔子。”而学校祀孔,自明帝始。《后汉书·礼仪志》:“永平二年,……养三老五更于辟雍;郡、县、道行乡饮酒礼于学校,皆祀圣师周公、孔子。”《文献通考》:“贞观二年,停祭周公,升孔子为先圣”。盖自汉以来,虽已举国崇奉孔子之教,而立庙奉祀,近于宗教性质者,乃由人心渐演渐深,踵事增华之故,初非孔子欲创立一教,亦非仅一二帝王或学者,假孔子之教以愚民也。
后人为了纪念孔子,在世界很多地方都有建有孔庙进行祭孔的活动。从1952年开始,在台湾,孔子的生日被定为教师节。在大陆,改革开放以后随着中华文化的复兴,祭孔活动兴起。
孔子学院是在借鉴国外有关机构推广本民族语言经验的基础上,在海外设立的以教授汉语和传播中国文化为宗旨的非营利公益机构。它秉承孔子“和为贵”、“和而不同”的概念,推动中外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以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为宗旨。自2004年11月全球首家孔子学院在韩国成立以来,截至2015年12月6日,中国已在134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500所孔子学院和1000个孔子课堂,学员总数达190万人,成为传播中国文化和推广汉语教学的全球品牌和平台。
孔夫子庙小学是全世界第一个用孔子的名字命名的小学。
人们对城市景观,环境艺术的认识和要求逐渐提高,也因为如此,我们才能在城市街头看到一些民俗铜雕小品,栩栩如生的形象表现出中国传统民俗,看上去很是有趣,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的发展,铜雕的出现使得街头看上去更加有生活气息,充实了街头文化。 铜雕艺术是依附于特定环境之中,铜雕是建筑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同时,没有建筑的存在,铜雕变得孤立空虚,认识到本民族文化的优越性,在根基的基础之上进行深化挖掘,采取古法新意或者古意新法的实施原则,这样对整个建筑的审美,文化内涵,形式语言,整体风格有着重要意义。 现代人物是大型人物铜雕中的一种表现形式,现代中把名人及有代表意义的人物以铜雕的手法表现出来,一方面有教育意义,一方面也是现代人物铜雕艺术的价值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