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鑫雕塑
咨询热线18632112362
当前位置: 灵鑫雕塑> 人物> 古代人物>

校园孔子人物景观铜雕

校园孔子人物景观铜雕

发布于 查阅143次  
  • 校园孔子人物景观铜雕(1)

大易医国,大易医人。

在医人方面,孔子建构了仁、义,礼、智对举的哲学范畴(“立人之道曰仁曰义”、“智崇礼卑”)。孟子高举的义旗,就是对孔子仁学的节度。孟子大骂墨家“兼爱思想”,就是依据易经原理对兼爱(泛仁、泛爱)思想的节制。孔子讲“圣”,所谓“圣”其实就是指人们会通天人的本事。因此儒家讲人人可以成圣,人人皆尧舜。

在医国方面,《易经》强调“王用三驱”的厚生、博爱思想;强调“方其正也,直其义也”的公平、正义思想;强调一言九鼎的诚实、守信思想;强调“天道下济而光明”、“天下文明”、“万国咸宁”等文明、和谐思想,强调“革取故也”,“鼎取新也”的革故、鼎新思想;强调人道、人文的民主和“革命”思想(《彖·革》“天地革而四时成。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革之时大矣哉!”即民可以做主革去怙恶不逡帝王之命)。《易传》提出了著名的“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的著名命题。按照继善成性的性善论这一法治的人文起点,《易传》诠释六十四卦,竟有十一卦讲到法治问题:如在立法环节要“明罚敕法”,在执法环节要“明慎用刑”,要“赦过宥罪”、“议狱缓死”等,强调“刑罚清而民服”!这一切都是孔子在帛书易《要》篇所说的“观其德义”的成果。李学勤先生一再强调:孔子所观“德义”绝不是我们今天的伦理道德层面所讲的德义,它是哲学范畴。这个德义,用《童子问易》的话说就是孔子建构的“德道”:即博爱、厚生,公平、正义,诚实、守信,文明、和谐,革故、鼎新,民主、法治之道。这些业已成为我们树立社会核心价值观的理论基石。

所谓人物铜雕,铜雕是一种革命过程,每个人都是艺术家。  人物铜雕是以古今中外的各种人物为造型的铜雕艺术,指用各种可塑材料或可雕、可刻的硬质材料创造出具有一定空间的可视、可触的艺术人物形象。借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艺术家的审美感受、审美情感、审美理想的艺术。人物铜雕在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人物铜雕定做价格,且并不因时代和社会及国家的更替而中断。人物铜雕借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艺术家的审美感受、审美情感、审美理想的艺术。而不同时期的人物铜雕所展现的形象是不一样的。

扫码快速获取报价 电话微信同号
18632112362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