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红军冲锋人物铜雕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先后进行战略转移,期间红军指战员在党领导下英勇抗战,血战湘江,夺娄山关,占遵义城,飞夺泸定桥,强渡大渡河,四度赤水,打的西南军阀和国民党反动派狼狈不堪,蒋介石更是心神不宁。后在红一方面军陕北先后与陕北红军,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胜利会师,完成长征的胜利。 到达陕甘宁地区的红军主力经过山城堡战役,结束了和国民党的十年内战,抗战爆发后,经过多次谈判,1937年8月改名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红一方面军改名第115师,红二方面军改名第120师,红四方面军余部先改名援西军后改名第129师。红军前敌总指挥部改为八路军总部。大批红军编余干部被分配到抗大学习或派遣到长江局从事华中地区工作,后参与组建新四军。
南方八省红军三年游击战争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在江西、福建、广东、湖南、湖北、河南、浙江、安徽等八省坚持斗争的中国工农红军和游击队,反对国民党军进攻的游击战争。1934年8月后,中国工农红军主力陆续退出长江南北各个苏区进行长征。留在南方八省的红军和游击队,在中共中央分局书记项英和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办事处主任陈毅的统一领导下,紧密依靠群众,以公开与隐蔽、合法与非法相结合的斗争策略和灵活机动的游击战术,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不断取得反“围剿”、“清剿”的胜利,牵制大量国民党军,在战略上配合红军主力的行动。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南方八省的红军和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投入抗日战争。
铜雕艺术是我国最古老的雕刻艺术,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夏商周时期,在我国的铜雕雕刻艺术史上划过浓重的一笔,是夏商周时期权利的象征,是权贵的象征,青铜应用在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铜雕艺术见证了我国历史的发展,并且为我国现代社会注入新的活力,为城市的发展增添更多亮点。铜雕因其具有花钱少、效果好等优点,在当今社会被广泛应用在城市的装饰中,是不可或缺的雕刻装饰,其作品具有古雅与现代融会统一的特点,即展现了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同时又尽情的展现现代社会的风采,为城市美化增添了铜雕独特的亮点。伴随着铜雕的发展,城市不锈钢铜雕也如火如荼的发展起来,一起为城市的美化做出自己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