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存瑞伟人标志铜雕
在二十世纪80年代末,有人发现了一张董存瑞的戎装照片
董存瑞牺牲后,有关方面只找到了一张董存瑞童年时的照片,那是董存瑞的妻子收藏在包袱里的董存瑞"良民证"上的照片。在北方农民的家里,人们都喜欢把照片镶进镜框,挂在墙上。这是北方特有的习俗。丰宁县城北30公里外的小乡镇黄旗,一个普通的农民韩定发的家里,也挂着这样的镜框。镜框里密密麻麻的照片中间,有一张1寸照片,照片是一位年轻的战士,他就是董存瑞。
1965年的一天,河北省丰宁县第一中学学生韩加庆,看了电影《董存瑞》,想起自己伯父韩定发家里的镜框里有一张小照片,那个人长得很像电影里的董存瑞。不久,韩加庆回到家乡丰宁黄旗镇时,顺便问了伯父一句:"这是谁的照片?"韩定发告诉他,这是董存瑞的真人像,照片背面写着"董存瑞送给韩上士留念"。
1948年春,韩定发到董存瑞所在的六连当炊事员,大家称为"上士",在此期间与董存瑞结识,成了要好的朋友。1948年4月部队离开朝阳时,韩定发被调到担架队,董存瑞亲手把自己的照片送给了他。一个多月后,董存瑞壮烈牺牲。1954年,韩定发复员,把这张照片带回了家乡,一直镶在镜框里。
艺术本身是一种境界,更是大多数人的追求,在铸铜雕的生命力艺术中,在具体的事物中追求完美,保持一个精准的秩序,与生命的整体秩序相平行。艺术是一种精神,人们向往的境界,我们对外部大大小小的行为追求完美的同时,始终保持我们内在的精神优雅和精准有序。铸铜雕的最大动力就是给我们更多的视觉冲击和心灵的洗涤。铸铜雕在艺术的氛围中,不断成长壮大。真正的艺术,是自发创作的、来自内心智慧的艺术为代表的。打造更深刻的艺术,用的就是时代的这种个性。艺术总是会产生美好的时刻。用不同的方式展现不同的艺术风格。用更鲜明的色彩来调动我们的光芒,内在的心灵秩序,这不仅仅是一个符合的代表,更是一种意义的象征。铜雕在中国发展历史悠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