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鑫雕塑
咨询热线18632112362
当前位置: 灵鑫雕塑> 人物> 古代人物>

思想家老子铜雕

思想家老子铜雕

发布于 查阅269次  
  • 思想家老子铜雕 (1)

老子是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与庄子并称"老庄"。曾长期在洛阳工作,担任周朝守藏史,以博学而闻名,鲁国的孔子也要入周向他问礼。 春秋末年,天下大乱,老子欲弃官归隐,遂骑青牛西行。到灵宝函谷关时,关令尹喜请老子为其著《道德经》,后归隐于景室山。东汉时张道陵创立道教,尊老子为道教始祖,演变为"太上老君"。 在唐朝,被追认为李姓始祖。曾被奉为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

老子思想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其思想核心是朴素的辩证法。在政治上,老子主张无为而治、不言之教。在权术上,老子讲究物极必反之理。在修身方面,老子是道家性命双修的始祖,讲究虚心实腹、不与人争的修持。老子传世作品《道德经》(又称《老子》),是全球文字出版发行量最大的著作之一。

2010年,"老子文化国际论坛"在中国洛阳老君山举行,来自我国及日本、韩国、比利时等国家的百余名知名研究专家莅会。老子(约公元前571年—公元前471年?),字伯阳,谥号聃,又称李耳(古时“老”和“李”同音;“聃”和“耳”同义),曾做过周朝“守藏室之官”(管理藏书的官员),是中国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之一,道家学派(道家学说)创始人,被道教尊为教祖,世界文化名人。老子的思想养生主张是“无为”---不消耗,《老子》以“道”解释宇宙万物的演变,“道”为客观(道:宇宙能量现象)自然规律,同时又具有“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的永恒意义。《老子》书中包括大量朴素辩证法观点,如以为一切事物均具有正反两面,并能由对立而转化,是为“反者道之动”,“正复为奇,善复为妖”,“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又以为世间事物均为“有”与“无”之统一,“有、无相生”,而“无”为基础,“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他关于民众的格言有:“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他的哲学思想和由他创立的道家学派,不但对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而且对中国2000多年来思想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关于他的身份,还有人认为他是老莱子,也是楚国人,跟孔子同时,曾著书十五篇宣传道家之用;还有人认为是周太史儋(dān),生活在孔子死后一百多年的时间里。著名史学家司马迁在其《史记》的《老子韩非列传》中即说明了当时对老子何其人有过此两种猜测。“或曰:老子亦老莱子也,著书十五篇,言道家之用,与孔子同时云。”当时司马迁也疑老子即为老莱子,并不是道家创始人。

扫码快速获取报价 电话微信同号
18632112362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