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著名诗人孟郊铜雕
孟郊两试进士不第,四十六岁时才中进士,曾任溧阳县尉。由于不能舒展他的抱负,遂放迹林泉间,徘徊赋诗。以至公务多废,县令乃以假尉代之。后因河南尹郑余庆之荐,任职河南(河南府今洛阳),晚年生活,多在洛阳度过。宪宗元和九年,郑余庆再度招他往兴元府任参军,乃偕妻往赴,行至阌乡县(今河南灵宝),暴疾而卒,葬洛阳东。张籍私谥为"贞曜先生"。孟郊仕历简单,清寒终身,为人耿介倔强,死后曾由郑余庆买棺殓葬。故诗也多写世态炎凉,民间苦难。孟郊现存诗歌574多首,以短篇的五言古诗最多,代表作有《游子吟》。今传本《孟东野诗集》10卷。有"诗囚"之称,又与贾岛齐名,人称"郊寒岛瘦"。
孟郊诗歌对后世也有很大的影响。唐李肇说:“元和已后..……诗章则学矫激于孟郊。”汀所谓“矫激”,包含有两层意思,其一指诗歌语言朴质瘦硬,其二指诗歌抒情激切刚直,孟郊对唐以后诗坛的影响,主要就在这两方面。宋梅尧臣主“诗穷而后工”,以孟郊相诩,创作了独具风格的“老硬不可截”的诗歌。以翻新求奇著称的黄庭坚,不仅十分推崇孟郊的创作才能,而且在诗歌创新的尝试中也吸取孟郊的成果,开创了以瘦硬为主要特征的江西诗派,所以清刘熙载说:“孟东野诗好处,黄山谷得之无一软熟句,梅圣俞得之,无一热俗句。”足见孟郊对二人影响之深。孟郊诗歌中那种刚直猛烈、嫉恶如仇的批判精神,在后世也时有回响。南宋末年诗人谢栩不仅作有《效孟郊体>七首,而且在其他诗歌中也学习孟郊诗歌那种奇崛警拔、激切猛烈的艺术,抒发其亡国之痛,丧友之悲,较之“四灵”诗人,他更多地吸收了孟诗的精华。
名人铜雕是一个城市文化形象的重要标志,城市规划,道路和绿化的建设,万事名人雕塑的空间设置和设计都成了城市亮丽的景观节点。名人有历史上的名人、现代历史名人、中外历史名人等等。可以对人们有一种激励的精神存在,这也正是一个城市需要展示出来的蓬勃上升的生命力。人物雕塑特点就是要体现一个时代要代表的东西,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中国的名人雕塑体现的是传统文化,它应该在一个连续的时空中不断演变的文化现象,比如西方的油画,它具有源头、发展、演变的连续性,其辉煌的文化景观是靠各个时期大量的作品与大师呈现出来的。,名人雕塑应该要符合时代的观念,希望能做出更多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