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达同志铜雕
李达(1905年4月19日-1993年7月12日),原名李德三,陕西省眉县人。早年参加爱国学生运动。后考入冯玉祥的西北军第二军官学校,毕业后任国民革命军排长、连长。1931年12月参加宁都起义。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中国工农红军连长、师参谋长、军参谋处处长、军团参谋长等职,参加湘赣苏区反"围剿",参与创建湘鄂川黔苏区和长征。抗美援朝期间,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参谋长。1954年 11月,李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副部长,人民解放军训练总监部副部长兼计划部、监察部部长。1972年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
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李达于1985年撰写了《抗日战争中的八路军一二九师》。此后,他还撰写了《回顾淮海战役中的中原野战军》、《回忆百团大战》等著作,为军史界、党史界等研究这段历史提供了极为宝贵的资料。1942年6月,李达起草了《非战斗机关军事化的问题》,下发部队执行。鉴于八路军总部被围、左权副总参谋长牺牲的惨痛教训,李达提出了四顶措施,指导129师所属部队的统率机关战斗化。这一建议,对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现代化条件下的统率机关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人物塑造过程中,与之对立的是社会雕塑,它也是一个重要的理念。受到外界的一些影响,也受到了哲学思想的影响,对于艺术的理解是多样性的。 所谓人物铜雕,雕塑是一种革命过程,每个人都是艺术家。人物雕塑在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人物铜雕塑定做价格,且并不因时代和社会及国家的更替而中断。人物雕塑借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艺术家的审美感受、审美情感、审美理想的艺术。而不同时期的人物雕塑所展现的形象是不一样的。 铜雕人物的形象大为丰富,数量增多,出现了武士、侍从、伎乐、舞人等各种不同社会地位的形象,在反映社会生活方面前进了一步,湖北人物铜雕塑,雕塑手法逐渐摆脱程式化,形象写实、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