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鑫雕塑
咨询热线18632112362
当前位置: 灵鑫雕塑> 人物> 古代人物>

打铁匠民俗铜雕

打铁匠民俗铜雕

发布于 查阅188次  
  • 打铁匠民俗铜雕(1)

铁匠, 打铁或锻造铁器的工匠。铁匠也是一门古老的职业,他们以铁为原料,靠一把小小的铁锤打造出各式各样的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来养家糊口。铁匠一般都有一个自己的铁匠铺,有一座用来煅烧铁坯的火炉,在火炉的连接处有一个大的用手拉的风箱,主要用来控制火的温度和力度,一般称为掌控火候。火炉所用的燃料有木炭和煤炭,对木炭和煤炭的要求比较高,一百公斤煤炭中大约只有十来公斤煤可以用来打铁,能够打铁的炭叫铁炭。

民俗的根本属性是模式化、类型性,并由此派生出一系列其他属性。模式化的必定不是个别的,自然是一定范围内共同的,这就是民俗的集体性:民俗是群体共同创造或接受并共同遵循的。

模式化的必定不是随意的、临时的、即兴的,而通常是可以跨越时空的,这就是民俗具有传承性、广泛性、稳定性的前提:一次活动在此时此地发生,其活动方式如果不被另外的人再次付诸实施,它就不是民俗;只有活动方式超越了情境,成为多人多次同样实施的内容,它才可能是人人相传、代代相传的民俗。另一方面,民俗又具有变异性。民俗是生活文化,而不是典籍文化,它没有一个文本权威,主要靠耳濡目染、言传身教的途径在人际和代际之间传承,即使在基本相同的条件下,它也不可能毫发不爽地被重复,在千变万化的生活情境中,活动主体必定要进行适当的调适,民俗也就随即发生了变化。这种差异表现为个人的,也表现为群体的,包括职业群体的、地区群体的、阶级群体的,这就出现了民俗的行业性、地区性、阶级性。如果把时间因素突出一下,一代人或一个时代对以前的民俗都会有所继承,有所改变,有所创新。这种时段之间的变化就是民俗的时代性。

人物铜雕在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且并不因时代和社会及国家的更替而中断。中国春秋战国人物铜雕开始出现,继商、西周之后进一步繁荣与发展。人物铜雕在西方国家历史也很悠久。人物铜雕在许多大中小城市雨后春笋般出现,其中不乏优秀之作。在人物铜雕创作十分活跃的情况下,80年代初成立了全国城市铜雕规划组和全国城市铜雕艺术委员会,负责全国城市铜雕的规划、筹备、协调及创作工作,从此中国的人物铜雕创作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扫码快速获取报价 电话微信同号
18632112362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