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胸像铜雕
新中国成立后,邓小平领导了西南全区的政权建设、社会改造和经济恢复,不久就参加中央领导工作,先后担任中共中央秘书长、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在党的八届一中全会上,他当选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共中央总书记,成为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为党的建设的加强和改进,作出了重大贡献。“文革后担任中共中央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副总理、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主持党、国家和军队的日常工作。不久,由于同“四人帮”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他再次被错误地撤职、批判。
他为解决香港、澳门、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和平统一,倾注了大量心血。他从实际出发创造性地提出“一个中国,两种制度”的构想。在他的主持下,中国同美国建立了外交关系,同日本缔结了中日和平友好条约,恢复了中苏两党两国的关系,发展了同周边国家和第三世界国家的友好关系。他为打开中国外交新局面,争取有利的国际环境来进行现代化建设,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不懈的努力。
人物雕塑具有悠久的历史,它以凝练的人物雕塑语言,表达高度的意象美,人物雕塑能显示一个社会文化气息。人物雕塑不仅在东方社会流行,在西方国家也非常畅通。中国的审美强调集体之美、委婉、内敛、保守之美,西方的审美则强调直白、明晰、奔放之美,给人很强的视觉冲击力。
铜雕文化贯穿于我国整个文明史而形成自具特色、丰富多彩的铜文化。铜文化自它一产生与中国文化的发展同步,在每个发展时期又铸铭着时代的印记。商周时代铸铜及铜雕艺术已经达到了高的水平,当时在政治、宗教、生活等领域已经的大量使用铜制品。在秦以后的二千多年里,铜文化概括了社会生活的所有领域,如货币、邮政、宗教、地震、冶金、天文、简筑、气象、中医学等等,十六国时期铜造像艺术达到了高的水平,唐代的铜雕像趋于世俗化。宋朝出现了仿古铜雕制品,明清时期的铜雕制品进入了更多的领域。